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5058.还有一个人在世时相当尊贵,那时我也认识他,只是不了解他的内在品质。然而在来世,其生命状态经历众多变化后,却显明他是个骗子。在来世,有一段时间他在骗子们当中,并在那里受了艰难,于是就想和他们分开。我听他当时说,他想上天堂,并且也相信接受是靠着纯粹的怜悯。但他被告知,即便到那里,他也无法留在那里;并且他会像那些在世时垂死挣扎的人一样遭受折磨。尽管被告知这一切,他仍坚持己见,于是被允许进入一个由住在前方头顶上的简单善人所组成的社群。可一进入这个社群,他就开始照他所过的生活行诡诈、欺骗。结果,在一个小时之内,该社群里的简单善人就开始抱怨说,他正在夺走他们对良善与真理的觉知,从而夺走他们的快乐,进而摧毁他们的状态。就在这时,来自内层天堂的某种光被允许进入。在这光里,他看似一个魔鬼,鼻子上半部分因一道可怕、肮脏的伤口而丑陋不堪。他也开始从内在受到折磨;当他感觉到这种痛苦时,就将自己扔下地狱。由此明显可知,通向天堂的,不是靠着怜悯的拣选和接纳,而是人的生活。然而,就那些在世时接受怜悯的人而言,由良善构成的生活和由真理构成的信仰方方面面靠着怜悯。对他们来说,被接入天堂就是一种怜悯的行为,并且他们才是那被称为“选民”的人(参看3755e, 3900节)。
2143.“耶和华向亚伯拉罕显现”表示主的感知。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:圣言的历史只是代表,其中的词句表示出现在内义中的事物。就此处经文的内义而言,所论述的主题是主及其感知,这种感知由耶和华向亚伯拉罕显现来代表,因为圣言的历史所记载的每次显现、每次谈话和每次行动都以这种方式具有代表性。但至于它们代表什么,这并不明显,除非只是把历史简单地作为对象,像视觉对象那样来关注,从这些对象中得着去思想更高尚事物的机会和能力;例如,当人们观看花园,却只思想果实及其功用,以及这些所赋予的生活快乐,更高尚一点,思想乐园或天堂的幸福时的情形。当思想这些事物时,诚然,他们看到的是花园里的几个物体,但却没有什么兴趣,以至于不注意它们。圣言的历史几乎也是这样,因为当人们思想在这些历史内义中的属天和属灵事物时,几乎很少注意这些历史和这些话本身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